蔬菜面积、产量双提升,江苏有妙招!
2月9日,从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了解到,在气候异常的情况下,2024年江苏实现蔬菜面积、产量双提升,持续夯实了蔬菜稳定保供基础。
江苏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250万亩左右(不含西甜瓜),其中设施蔬菜面积800多万亩,是全国蔬菜生产大省,也是全国冬春设施蔬菜生产优势区,苏北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商品蔬菜基地,每年向全国提供各类蔬菜近2500万吨。近年来,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统一安排下,开展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以“三新”推广助力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广新品种——实现主要品种自主可控
“三天不吃青,头上冒火星”,小青菜作为江苏老百姓每日必吃菜,夏季小青菜由于气温高、病虫害多,成为蔬菜保供中的最难点,且夏季生产品种多以日本品种为主,围绕这一问题,江苏省蔬菜技术推广条线依托各类项目平台积极开展品种引进筛选与示范推广,如:“苏秀4号”“白玉青2号”等青菜品种以其耐高温、低纤维、口感软糯、高产量和抗病性强的优势替代进口品种,平均亩产增加8%一10%。另外,还推广了“贝塔”叶用羽衣甘蓝、“苏椒478”、“苏椒629”薄皮辣椒、“南水”系列、“玉秀2号”小黄瓜等新优品种,特别是小黄瓜品种,目前已成功替代以色列小黄瓜品种,成为大多主产区的首选品种,实现了主要蔬菜种类品种自主、量质双升和稳产保供。
推广新技术——连作障碍治理初显成效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是提升设施蔬菜单产、保障均衡供应的重要技术措施,2023—2024年,江苏依托“设施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项目开展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在苏州市、扬州市江都区、南通市如东县等地建立核心示范点15个,集中示范推广轮/间作换茬、生态安全消毒、微生物菌肥(剂)活化、水肥一体化精准平衡施肥、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障碍消减技术。根据核心试验示范区土壤的相关质量监测指标的检测数据分析,核心区土壤pH明显上升,土壤酸化过程得到有效抑制。如:江都地区蔬菜基地土壤EC值大幅下降,从平均次生盐渍化较为严重的2285 µS/cm下降到了正常范围的540 µS/cm,次生盐渍化危害基本消失;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和水溶性钙、镁、钾、钠含量总体上得到优化;核心区多块绝收设施田块目前已恢复正常生产需求,面上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部分达1级标准),综合肥力明显改善。苏州市张家港市通过推广湿旱轮作,把原来因重度连作障碍而无法生产的基地盘活了,全市盘活提升了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2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1万亩,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
推广新模式——农机农艺融合提效率
随着劳动力人口减少,蔬菜农业机械化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堵点。江苏蔬菜近年来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模式探索,成效显著。如:开展老旧棚室的宜机化改造,在全国率先创新新型双拱形伞形支撑钢架大棚,该棚型已在江苏应用10多年,经受住近年各类灾害性天气的考验,且受到种植户的欢迎。润禾蔬果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以前靠人工,效率低,现在有了这些机器,播种采收轻松多了,新型大棚还方便农机进出。”这些农机实现了西兰花、辣椒等作物的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新型双拱形伞形支撑钢架大棚保温抗压,空间宽敞,为农机操作提供便利,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不仅实现周年生产,还能实现高效产出。
加强监测指导——当好参谋助力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辑:管理员